部派佛教思想
      在佛陀入涅槃一百餘年之後,不同地區的佛弟子之間由於對佛陀的教法及戒律有不同的理解而開始分裂,最初分裂成上座及大眾兩大派系,後來逐漸不斷分裂成至少十八部的僧團部派,時間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後二世紀左右,這段時期名為「部派佛教」時期。 在這段時期裏,各個僧團之間最初的爭端從對於守持戒律有不同的意見開始,慢慢爭論的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各自提出不同的佛陀觀、阿羅漢觀、業力與輪迴的關係,等等,各持己見而發生爭執,各自造論以闡釋佛說,逐漸出現了為數眾多的論典,這些論典多冠以「阿毘達磨」為名,意為「對法」,即是對向於佛陀的教法。現在北傳漢譯仍流傳有部分這些阿毘達磨論典,有些記載了佛教部派的分裂經過,有些記載了不同部派的不同主張。通過這些論典,可以發見在部派佛教時期所關注的問題,諸如由佛陀觀而引申出的菩薩觀,解脫涅槃與斷滅煩惱的關係,等等,這些問題的討論都對大乘佛教的興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課程將通過選讀一些有代表性的部派論典,從而令學者對部派佛教的分裂經過,以及不同部派的主張有一概略的認識。

導     師 陳瓊璀

導師簡介
      陳瓊璀女士,七十年代開始進修佛學,八十年代開始參與策劃開辦佛學初階、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觀思想、唯識思想、如來藏思想、因明等佛學課程並任講師至今。現任志蓮淨苑文化部研究員。


課程編號

開課日期2012年09月19日

堂     數約30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