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金師子章》導讀(下學期)
      華嚴宗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其思想曾在唐代大盛。自南地論宗在北魏時期(386-534)出現,並認為〈十地經論〉中的第八識為淨識,如來藏系統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日益鞏固;隨後杜順(557-640)特重佛家「法界」觀念,以其統攝一切諸法,大致奠定華嚴宗思想的理論性格;其高弟智儼(602-668)承乃師所說,提出如「十玄門」等嶄新概念及有別於前人的判教理論,華嚴宗思想漸見雛型;至法藏(643-712)更對前人所述集大成,又在政治上取得崇高地位,華嚴宗思想終成系統,並在唐代朝野發揮影響力。 相傳法藏於公元700年親身為武則天 (624-705)講法,以殿中金獅子像為喻,解釋華嚴宗事事無礙、萬法無窮之理。這一講詞即現存《金師子章》,其亦成後人理解華嚴宗思想一重要入門典籍。本課程即對該文本作導讀,藉此讓聽者能較易理解其內容。

導     師 趙敬邦

導師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碩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宗教及神學哲學博士,著有Thomé H. Fang, Tang Junyi and Huayan Thought (Leiden: Brill, 2016) 一書。


課程編號621B

開課日期2017年02月04日

堂     數約15堂